跳至主要内容

【转】VxWorks镜像原理:构造与运行

一、概述
本文稍加定义,rom镜像为Tornado bootable工程编译出来的可以直接烧录在EEPROM/Flash中的镜像,其中包括了boot镜像与VxWorks镜像。boot镜像其实应该说是一个bootloader,但由于VxWokrs中创建的Bootable工程本身具有boot功能,而且其中还包含一个子镜像(sub image),在此称作VxWorks镜像,VxWorks镜像才是真正构成VxWorks的镜像,就好比boot镜像只是一个bios,或者更高一层类似于lilo/grub系统引导,而VxWorks镜像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
VxWorks是如何将两个镜像合并在一起在另外一篇文章已经阐述,本文着重内部实现,关注于rom镜像于ram镜像的构成。VxWorks_romCompress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镜像,本文针对该压缩镜像,romResident,以及rom镜像都类似。
二、rom镜像构成
镜像主要由code段,data段组成,bss段不占据空间
----------------
| |
|--------------| 0xfffx xxxx = binArrayEnd
| subImage |
|--------------| 0xfffx xxxx = binArrayStart
| data |
|--------------| 0xfffx xxxx = ROM_DATA_ADRS
| text |
| | 0xfff0 0008 = ROM_TEXT_ADRS
-------------- - 0xfff0 0100 = ROM_BASE_ADRS
镜像地地址存放代码段,高地址存放数据段。数据段的其实地址为ROM_DATA_ADRS,决定于代码段长度,在ld中可以定义,代码中通过etext获取该值。binArrayStart与binArrayEnd之间存放的是VxWorks镜像,镜像与数据段的格式保存在rom镜像中。
生成rom镜像的ld参数如下:
LD_ROM_CMP_FLAGS= $(ROM_LDFLAGS) -Ttext $(ROM_TEXT_ADRS) \
-Tdata $(RAM_HIGH_ADRS)
可见将代码段定位在ROM_TEXT_ADRS,PPC中一般为0xFFF0 00100,而将数据段定位在RAM_HIGH_ADRS。ld如何定位,可以参考GNU ld手册。RAM_HIGH_ADRS地址决定了一会romStart拷贝中将数据段拷贝的目的内存地址。
三、ram镜像
ram镜像为rom镜像运行时在内存中的反应,结构如下:
---------------- LOCAL_MEM_LOCAL_ADRS + LOCAL_MEM_SIZE
| |
|--------------|
| temp data |
|--------------| RAM_DATA_ADRS
| initial sp |
|--------------| RAM_DATA_ADRS - STACK_SAVE
| |
|--------------|
| |
| subimage |
| |
|--------------| RAM_DST_ADRS (for non-resident images)
| |
-------------- 0x00000000 = LOCAL_MEM_LOCAL_ADRS

VxWorks_romCompress镜像中RAM_DST_ADRS为RAM_LOW_ADRS,而RAM_DATA_ADRS为RAM_HIGH_ADRS。RAM_HIGH_ADRS以上地址存放boot镜像数据段,而稍下点的地址作为堆栈,由结构中可以看出,子镜像的大小必须小于(RAM_HIGH_ADRS-RAM_LOW_ADRS)。该结构图为Tornado2.0的,2.2的结构中在RAM_HIGH_ADRS地址处还存放压缩镜像,当VxWorks镜像开始运行时,RAM_HIGH_ADRS以上地址都已经没有意义。
VxWorks镜像的ld参数为-Ttext $(RAM_LOW_ADRS),可见为什么必须解压到RAM_LOW_ADRS地址处。
四、代码拷贝解压
代码摘自Tornado2.0,2.2版本多一个拷贝的过程,原理类似。
void romStart
(
FAST int startType /* start type */
)
{
volatile FUNCPTR absEntry = (volatile FUNCPTR)RAM_DST_ADRS;
/*
* TongFutian 注释
* ROM_DATA_ADRS = etext
* RAM_DATA_ADRS = RAM_HIGH_ADRS
*/
/* relocate the data segment of the decompression stub */

copyLongs (ROM_DATA_ADRS, (UINT *)UNCACHED(RAM_DATA_ADRS),
((UINT)binArrayStart - (UINT)RAM_DATA_ADRS) / sizeof (long));
/* If cold booting, clear memory to avoid parity errors */
#ifdef ROMSTART_BOOT_CLEAR
if (startType & BOOT_CLEAR)
bootClear();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转】AMBA、AHB、APB总线简介

AMBA 简介 随着深亚微米工艺技术日益成熟,集成电路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数字IC从基于时序驱动的设计方法,发展到基于IP复用的设计方法,并在SOC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基于IP复用的SoC设计中,片上总线设计是最关键的问题。为此,业界出现了很多片上总线标准。其中,由ARM公司推出的AMBA片上总线受到了广大IP开发商和SoC系统集成者的青睐,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工业标准片上结构。AMBA规范主要包括了AHB(Advanced High performance Bus)系统总线和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外围总线。   AMBA 片上总线        AMBA 2.0 规范包括四个部分:AHB、ASB、APB和Test Methodology。AHB的相互连接采用了传统的带有主模块和从模块的共享总线,接口与互连功能分离,这对芯片上模块之间的互连具有重要意义。AMBA已不仅是一种总线,更是一种带有接口模块的互连体系。下面将简要介绍比较重要的AHB和APB总线。 基于 AMBA 的片上系统        一个典型的基于AMBA总线的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大多数挂在总线上的模块(包括处理器)只是单一属性的功能模块:主模块或者从模块。主模块是向从模块发出读写操作的模块,如CPU,DSP等;从模块是接受命令并做出反应的模块,如片上的RAM,AHB/APB 桥等。另外,还有一些模块同时具有两种属性,例如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在被编程时是从模块,但在系统读传输数据时必须是主模块。如果总线上存在多个主模块,就需要仲裁器来决定如何控制各种主模块对总线的访问。虽然仲裁规范是AMBA总线规范中的一部分,但具体使用的算法由RTL设计工程师决定,其中两个最常用的算法是固定优先级算法和循环制算法。AHB总线上最多可以有16个主模块和任意多个从模块,如果主模块数目大于16,则需再加一层结构(具体参阅ARM公司推出的Multi-layer AHB规范)。APB 桥既是APB总线上唯一的主模块,也是AHB系统总线上的从模块。其主要功能是锁存来自AHB系统总...

【转】GPIO编程模拟I2C入门

ARM编程:ARM普通GPIO口线模拟I2C  请教个问题: 因为需要很多EEPROM进行点对点控制,所以我现在要用ARM的GPIO模拟I2C,管脚方向我设 置的是向外的。我用网上的RW24C08的万能程序修改了一下,先进行两根线的模拟,SDA6, SCL6,但是读出来的数不对。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SDA6,SCL6输出方波,在示波 器上看到正确方波,也就是说,我的输出控制是没问题的。 哪位大哥能指点一下,是否在接收时管脚方向要设为向内?(不过IOPIN不管什么方向都可 以读出当前状态值的阿) 附修改的RW24C08()程序: #define  SomeNOP() delay(300); /**/ /* *********************************  RW24C08   **************************************** */ /**/ /* ----------------------------------------------------------------------------- ---  调用方式:void I2CInit(void)   函数说明:私有函数,I2C专用 ------------------------------------------------------------------------------- -- */ void  I2CInit( void ) ... {  IO0CLR  =  SCL6;      // 初始状态关闭总线  SomeNOP();  // 延时   I2CStop();  // 确保初始化,此时数据线是高电平 }   /**/ /* ---------------------------------------------------------------------------- ----  调用方式:void I2CSta...

【转】cs8900网卡的移植至基于linux2.6内核的s3c2410平台

cs8900网卡的移植至基于linux2.6内核的s3c2410平台(转) 2008-03-11 20:58 硬件环境:SBC-2410X开发板(CPU:S3C2410X) 内核版本:2.6.11.1 运行环境:Debian2.6.8 交叉编译环境:gcc-3.3.4-glibc-2.3.3 第一部分 网卡CS8900A驱动程序的移植 一、从网上将Linux内核源代码下载到本机上,并将其解压: #tar jxf linux-2.6.11.1.tar.bz2 二、打开内核顶层目录中的Makefile文件,这个文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指定目标平台。 移植前:         ARCH?= $(SUBARCH) 移植后: ARCH            :=arm (2)指定交叉编译器。 移植前: CROSS_COMPILE ?= 移植后: CROSS_COMPILE   :=/opt/crosstool/arm-s3c2410-linux-gnu/gcc-3.3.4-glibc-2.3.3/bin/arm-s3c2410-linux-gnu- 注:这里假设编译器就放在本机的那个目录下。 三、添加驱动程序源代码,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从网上下载了cs8900.c和cs8900.h两个针对2.6.7的内核的驱动程序源代码,将其放在drivers/net/arm/目录下面。 #cp cs8900.c ./drivers/net/arm/ #cp cs8900.h ./drivers/net/arm/ 并在cs8900_probe()函数中,memset (&priv,0,sizeof (cs8900_t));函数之后添加如下两条语句: __raw_writel(0x2211d110,S3C2410_BWSCON); __raw_writel(0x1f7c,S3C2410_BANKCON3); 注:其原因在"第二部分"解释。 (2)、修改drivers/net/arm/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在最后添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