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uboot,代码不多,原理也挺简单的,就是配置的东西太多,往往会模糊人的注意力,大多开源的东西都差不多是这样.大多数的人往往被配置,编译,运行这类琐碎的事情所困扰.使得自己不能从开源的代码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果每次都停留在"使用"的阶段,那么开源对于国内的软件行业估计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反正国内的盗版也猖獗的很.
uboot是一个支持多种体系结构的bootloader.我目前使用的源代码是1.1.4版本,不过1.1.5版本也在2006-10-20号(昨天)发布了,可以去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u-boot上下载到新版本的源代码.
uboot的源代码布局和Linux还是有点像的.按模块划分,充分考虑了体系结构跨平台的问题.其源代码树如下:
- board 该文件夹中包含开发板相关的定义
- common 该文件夹中定义了各种uboot命名的处理函数
- cpu 该文件夹定义了各种体系结构及处理器系列的相关功能
- disk 该文件定义了一些磁盘操作
- doc 文档文件夹
- drivers 该文件夹中包含了一些常用外设的驱动程序
- dtt 该文件夹中包含一些温度传感器操作的驱动,主要有Analog Devices的ADM1021,Dallas Semiconductor的DS1621, 以及LM75
- examples 例子文件夹
- fs 包含文件系统的支持,文件系统有cramfs,ext2,fat,fdos,jffs2,reiserfs
- include 头文件的文件夹,包含配置头文件
- lib_arm arm体系相关的操作
- lib_generic 通用的库操作定义,比如字符串的操作
- lib_i386
- lib_m68k
- lib_microblaze
- lib_mips
- lib_nios
- lib_nios2
- lib_ppc
- net 网络协议,bootp,nfs,rarp,tftp
- post 上电自检
- rtc 实时时钟相关的操作
- tools 一些工具,用于生成image等
对于bootloader来说,了解它的启动过程是很重要的,了解了启动过程可以方便程序员移植平台,虽然在board文件夹中已经定义了些常用开发板,cpu中也定义了一些常用的体系结构.不过平台移植在开发过程中也是有必要的.总的来看,目前的移植主要在于开发板的移植.所以关注开发板的移植可能更有意义一些.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