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转】移植U-Boot手记

好久没来写blog了,有点对不住lupa了,赶紧补上两个这两天学嵌入式的心得,呵呵

一直想弄弄u-boot,却一直没时间弄。现在终于放假了,准备趁此清闲机会好好研究研究bootloader,于是从昨天开始往s3c2410板子上移植uboot,目前可以实现uboot在Nand Flash上的启动,擦写NF和引导Linux内核还没整明白。

一开始准备上sourceforge下的,不知怎么回事,就是上不去,于是改去www.denx.de上下载个最新版本的u-boot 1.2.0。下来之后在/usr/src中tar jxvf u-boot-1.2.0.tar.bz2解压缩了,进入代码目录,然后把board/smdk2410目录给cp成board/py2410,这个 py2410是我给自己板子起的名字,其他名字也可以,无特定要求。然后cd board/py2410,把里面的smdk2410.c改名称py2410.c(要与板子名称一致)。并且把 include/configs/smdk2410.h给cp成include/configs/py2410.h。最后退到源代码目录的根处,把 Makefile里面加上:
py2410_config: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py2410 NULL s3c24x0
并找到
ifeq($(ARCH),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在这里修改交叉编译工具的路径。这里有个问题,第一次我使用的是2.95.3的arm-linux-gcc,编译了一下不好使,说是一个什么符号不识别。然后我就改用了3.3.2版本的工具,然后问题解决。因为在网上搜帖子看到的大部份人编译uboot 1.1.3用的是2.95.3,难道1.2.0的时候不好使了?所以比较疑惑,有时间再研究一下这个地方。
做好以上工作之后就可以build一下了
make py2410_config
make all
一阵编译之后,没有问题,生成了u-boot.bin等文件,但是这个如果现在就下载到板子上用,那基本上是不好使的,所以接下来就开始修改一些参数,添加一些代码,使其能正常工作。

上网搜索了一下uboot移植的帖子,以下这个比较不错,很详细:
这个帖子说的是移植到arm7上的,可以参考一下移植过程以及了解一下uboot工作的方式
http://www.icwin.net/ShowArtitle.ASP?art_id=6598&cat_id=16
所谓修改参数主要是指修改在include/configs/py2410.h中定义的一些宏,这个文件里定义了像CPU频率,网卡地址,SDRAM的某些设置也都在这里。主要修改如下:
/*cs8900网卡的设置*/
#define CONFIG_DRIVER_CS8900   1         //使用cs8900的驱动
#define CS8900_BASE         0x19000300   //网卡的地址,如要变动,则需查阅板子的手册
#define CS8900BUS16         1
/*设置波特率*/
#define CONFIG_BAUDRATE       115200
下面是选择要编译的命令,这些命令是在uboot启动之后可以在提示符下使用的,具体含义README中有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ping的功能得自己手动加上去,CONFIG_CMD_DEL中没有ping,将这里修改如下:
#define CONFIG_COMMANDS
(CONFIG_CMD_DFL |
CFG_CMD_CACHE |
/*CFG_CMD_NAND | */
/*CFG_CMD_EEPROM |*/
/*CFG_CMD_I2C |*/
/*CFG_CMD_USB |*/
CFG_CMD_PING   |
CFG_CMD_REGINFO |
CFG_CMD_DATE |
CFG_CMD_ELF)
这里关于nand的命令先没加上,因为擦写nand的功能还没搞明白
下面是关于网络的一些环境变量的设置(这些变量都可以在uboot起来之后重新修改):
#define CONFIG_BOOTDELAY   5
#define CONFIG_BOOTARGS   "root=/dev/mtdblock2 loadramfs=0 devfs=mount mem=64M init=/linuxrc console=ttyS0,115200"
#define CONFIG_ETHADDR       00:00:C0:FF:EE:08
#define CONFIG_NETMASK       255.255.255.0
#define CONFIG_IPADDR       10.0.0.110
#define CONFIG_SERVERIP       10.0.0.100
有关于网卡mac地址,ip地址,以及tftp服务器的ip的设置,还有linux内核启动的参数等
接下来非常重要,使关于SDRAM的设置:
#define CONFIG_NR_DRAM_BANKS     1        
#define PHYS_SDRAM_1           0x30000000   //SDRAM的开始地址
#define PHYS_SDRAM_1_SIZE       0x04000000   //SDRAM的大小,这里是64MB
py2410.h中基本修改这些就可以了,然后打开board/py2410/lowlevel_init.S文件:
按照板子上的实际情况的分配来修改以下寄存器的值。我是按照原来板子上给的bootloader中的设置修改的:
#define BWSCON 0x48000000       //这个是SFR区中控制SDRAM的寄存器的基址

/* BWSCON */
#define DW8   (0x0)
#define DW16   (0x1)
#define DW32   (0x2)
#define WAIT   (0x1<<2)
#define UBLB   (0x1<<3)

#define B1_BWSCON   (DW32)
#define B2_BWSCON   (DW16)
#define B3_BWSCON   (DW16 + WAIT + UBLB)
#define B4_BWSCON   (DW16)
#define B5_BWSCON   (DW16)
#define B6_BWSCON   (DW32)
#define B7_BWSCON   (DW32)

/* BANK0CON */
#if 0
#define B0_Tacs   0x0 /* 0clk */
#define B0_Tcos   0x0 /* 0clk */
#define B0_Tacc   0x7 /* 14clk */
#define B0_Tcoh   0x0 /* 0clk */
#define B0_Tah   0x0 /* 0clk */
#define B0_Tacp   0x0
#define B0_PMC   0x0 /* normal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转】AMBA、AHB、APB总线简介

AMBA 简介 随着深亚微米工艺技术日益成熟,集成电路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数字IC从基于时序驱动的设计方法,发展到基于IP复用的设计方法,并在SOC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基于IP复用的SoC设计中,片上总线设计是最关键的问题。为此,业界出现了很多片上总线标准。其中,由ARM公司推出的AMBA片上总线受到了广大IP开发商和SoC系统集成者的青睐,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工业标准片上结构。AMBA规范主要包括了AHB(Advanced High performance Bus)系统总线和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外围总线。   AMBA 片上总线        AMBA 2.0 规范包括四个部分:AHB、ASB、APB和Test Methodology。AHB的相互连接采用了传统的带有主模块和从模块的共享总线,接口与互连功能分离,这对芯片上模块之间的互连具有重要意义。AMBA已不仅是一种总线,更是一种带有接口模块的互连体系。下面将简要介绍比较重要的AHB和APB总线。 基于 AMBA 的片上系统        一个典型的基于AMBA总线的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大多数挂在总线上的模块(包括处理器)只是单一属性的功能模块:主模块或者从模块。主模块是向从模块发出读写操作的模块,如CPU,DSP等;从模块是接受命令并做出反应的模块,如片上的RAM,AHB/APB 桥等。另外,还有一些模块同时具有两种属性,例如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在被编程时是从模块,但在系统读传输数据时必须是主模块。如果总线上存在多个主模块,就需要仲裁器来决定如何控制各种主模块对总线的访问。虽然仲裁规范是AMBA总线规范中的一部分,但具体使用的算法由RTL设计工程师决定,其中两个最常用的算法是固定优先级算法和循环制算法。AHB总线上最多可以有16个主模块和任意多个从模块,如果主模块数目大于16,则需再加一层结构(具体参阅ARM公司推出的Multi-layer AHB规范)。APB 桥既是APB总线上唯一的主模块,也是AHB系统总线上的从模块。其主要功能是锁存来自AHB系统总线的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并提供二级译码以产生APB外围设备的选择信号,从而实现AHB协议到APB协议的转换。 ====================================

【转】GPIO编程模拟I2C入门

ARM编程:ARM普通GPIO口线模拟I2C  请教个问题: 因为需要很多EEPROM进行点对点控制,所以我现在要用ARM的GPIO模拟I2C,管脚方向我设 置的是向外的。我用网上的RW24C08的万能程序修改了一下,先进行两根线的模拟,SDA6, SCL6,但是读出来的数不对。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SDA6,SCL6输出方波,在示波 器上看到正确方波,也就是说,我的输出控制是没问题的。 哪位大哥能指点一下,是否在接收时管脚方向要设为向内?(不过IOPIN不管什么方向都可 以读出当前状态值的阿) 附修改的RW24C08()程序: #define  SomeNOP() delay(300); /**/ /* *********************************  RW24C08   **************************************** */ /**/ /* ----------------------------------------------------------------------------- ---  调用方式:void I2CInit(void)   函数说明:私有函数,I2C专用 ------------------------------------------------------------------------------- -- */ void  I2CInit( void ) ... {  IO0CLR  =  SCL6;      // 初始状态关闭总线  SomeNOP();  // 延时   I2CStop();  // 确保初始化,此时数据线是高电平 }   /**/ /* ---------------------------------------------------------------------------- ----  调用方式:void I2CStart(void)   函数说明:私有函数,I2C专用 ------------------------------------------------------------------------------- -- */ void  I2CStart( void )

【转】cs8900网卡的移植至基于linux2.6内核的s3c2410平台

cs8900网卡的移植至基于linux2.6内核的s3c2410平台(转) 2008-03-11 20:58 硬件环境:SBC-2410X开发板(CPU:S3C2410X) 内核版本:2.6.11.1 运行环境:Debian2.6.8 交叉编译环境:gcc-3.3.4-glibc-2.3.3 第一部分 网卡CS8900A驱动程序的移植 一、从网上将Linux内核源代码下载到本机上,并将其解压: #tar jxf linux-2.6.11.1.tar.bz2 二、打开内核顶层目录中的Makefile文件,这个文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指定目标平台。 移植前:         ARCH?= $(SUBARCH) 移植后: ARCH            :=arm (2)指定交叉编译器。 移植前: CROSS_COMPILE ?= 移植后: CROSS_COMPILE   :=/opt/crosstool/arm-s3c2410-linux-gnu/gcc-3.3.4-glibc-2.3.3/bin/arm-s3c2410-linux-gnu- 注:这里假设编译器就放在本机的那个目录下。 三、添加驱动程序源代码,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从网上下载了cs8900.c和cs8900.h两个针对2.6.7的内核的驱动程序源代码,将其放在drivers/net/arm/目录下面。 #cp cs8900.c ./drivers/net/arm/ #cp cs8900.h ./drivers/net/arm/ 并在cs8900_probe()函数中,memset (&priv,0,sizeof (cs8900_t));函数之后添加如下两条语句: __raw_writel(0x2211d110,S3C2410_BWSCON); __raw_writel(0x1f7c,S3C2410_BANKCON3); 注:其原因在"第二部分"解释。 (2)、修改drivers/net/arm/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在最后添加如下内容: Config ARM_CS8900    tristate "CS8900 support" depends on NET_ETHERNET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