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转】UFI 协议

USB设备分为5大类,即显示器、通信设备、音频设备、人机输入和海量存储。通常所用的U盘、移动硬盘均属于海量存储类。海量存储类的规范中包括4个独立的子规范,即CBI传输、Bulk-Only传输、ATA命令块、UFI命令规范。前两个协议定义了数据/命令/状态在USB总线上的传输方法,Bulk-Only传输协议仅仅使用Bulk端点传送数据/命令/状态,CBI传输协议则使用Control/bulk/interrupt三种类型的端点进行数据/命令/状态的传送。后两个协议定义了存储介质的操作命令,ATA协议用于硬盘,UFI协议则针对USB移动存储,U盘读写器的设计遵循Bulk-Only传输协议和UFI命令规范。UFI命令块规范是针对USB移动存储而制定的,它总共定义了19个12字节长度的操作命令。

     Bulk-Only事务以主机向设备发送CBW(Command Block Warp)包,并以建立相应的数据传输开始的,设备接收到CBW包,检查并解释它,试图满足主机的要求,并通过CSW(Command State Wrap)包向主机返回状态信息。

     CBW是主机通过Bulk-Out端点向设备发送的命令块包,在CBW中使用方向位和数据传输长度域指明期待的传输,CBW必须起始于包边界,并且必须以31字节的短包传输结束,相继的数据包和CSW包必须开始于一个新的包边界,所有的CBW包必须按低字节在前的次序传输。

     CBW包结构如图2所示,各域含义如下:

    

     1)命令块包标识。CBW包标记,表明这是一个CBW包,这个域的值为43425355H。

     2)命令块标记。当设备返回相应的CSW包时,必须使命令状态标记域的值与此值相同。

     3)数据传输长度。指明命令执行期间在Bulk端点上传数据的字节长度,如果这个域的值是0,则在CBW和CSW之间设备和主机不传输任何数据,并且设备将忽略在命令块标旗域中的方向位的值。

     4)命令块标旗。方向位规定了Bulk端点数据传输的方向,其他位预留。

     5)逻辑单元号。指定命令块被发送到的逻辑单元号,如果设备不支持多个逻辑单元号,则主机将这个域设置为0。

     6)CBWCB长度,定义了CBWCB的有效长度,合法值为1-16。

     7)CBWCB。由设备执行的命令,由设备解释。

     CSW向主机表明来自于CBW包的命令块的执行状态。设备收到CBW包解析处理后将通过Bulk-In端点发送一个CSW包。

     CSW开始于包边界,并以13字节的短包结束,结构如图3所示,各域含义如下:

    

     1)命令状态包标识。CSW包的标记,表明这是一个CSW包,这个域的值为53425355H。

     2)命令状态标记。次域的值域CBW包的命令块标记相同。

     3)数据残余。实际数据传输量与CBW包中规定的数据传输长度的差值。

     4)命令执行状态,表明命令成功或失败信息,如果命令执行成功,则设备将设置此域的值为0,非0值;则表明失败或错误。

     UFI是针对USB移动存储而制定的命令块协议,它规定了主机和设备进行信息交换所使用的命令块、数据和状态信息,Bulk-Only传输协议定义了传输这些信息的方法,其中UFI命令块是封装在CBW包中的CBWCB,设备通过读取CBWCB确定具体要执行何种操作命令(如读命令),如何完成这个命令(如从闪存的哪个地址读,需要读取的长度),设备将命令的执行状态封装成CSW返回给主机。

     UFI用于大多数命令的12字节命令块的描述,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各参数意义如下:

     1)操作命令代码。指明所需要执行的操作命令;

     2)逻辑单元号。指明命令将发送到哪个逻辑单元,如果设备只有一个逻辑单元,则此域的值为0。

     3)逻辑块地址。命令操作的起始地址。

     4)传输长度,指明请求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扇区"作单位,但是有几个命令是以"字节"作单位的,对于这些命令,传输长度域可以以不同的名字标识,若此域的值为0,则表面没有数据需要传输。

     5)参数列表长度,用于指定发送到设备的字节数,这个域典型的应用于发送到设备的参数命令块(如模式参数、诊断参数等),若此域的值为0,则表面没有数据需要传输。

     6)分配长度,指明主机已经分配的用于返回数据的最大字节长度,若此值为0,则表明没有数据需要传输。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转】AMBA、AHB、APB总线简介

AMBA 简介 随着深亚微米工艺技术日益成熟,集成电路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数字IC从基于时序驱动的设计方法,发展到基于IP复用的设计方法,并在SOC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基于IP复用的SoC设计中,片上总线设计是最关键的问题。为此,业界出现了很多片上总线标准。其中,由ARM公司推出的AMBA片上总线受到了广大IP开发商和SoC系统集成者的青睐,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工业标准片上结构。AMBA规范主要包括了AHB(Advanced High performance Bus)系统总线和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外围总线。   AMBA 片上总线        AMBA 2.0 规范包括四个部分:AHB、ASB、APB和Test Methodology。AHB的相互连接采用了传统的带有主模块和从模块的共享总线,接口与互连功能分离,这对芯片上模块之间的互连具有重要意义。AMBA已不仅是一种总线,更是一种带有接口模块的互连体系。下面将简要介绍比较重要的AHB和APB总线。 基于 AMBA 的片上系统        一个典型的基于AMBA总线的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大多数挂在总线上的模块(包括处理器)只是单一属性的功能模块:主模块或者从模块。主模块是向从模块发出读写操作的模块,如CPU,DSP等;从模块是接受命令并做出反应的模块,如片上的RAM,AHB/APB 桥等。另外,还有一些模块同时具有两种属性,例如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在被编程时是从模块,但在系统读传输数据时必须是主模块。如果总线上存在多个主模块,就需要仲裁器来决定如何控制各种主模块对总线的访问。虽然仲裁规范是AMBA总线规范中的一部分,但具体使用的算法由RTL设计工程师决定,其中两个最常用的算法是固定优先级算法和循环制算法。AHB总线上最多可以有16个主模块和任意多个从模块,如果主模块数目大于16,则需再加一层结构(具体参阅ARM公司推出的Multi-layer AHB规范)。APB 桥既是APB总线上唯一的主模块,也是AHB系统总线上的从模块。其主要功能是锁存来自AHB系统总...

【转】select问题

问: 该串口初始化如下 ioctl(comm2Fd,FIOBAUDRATE,9600) ioctl(comm2Fd,FIOSETOPTIONS,OPT_RAW) 使用如下 FD_ZERO   (&readFds); FD_SET   (comm2Fd,   &readFds);   width   =   comm2Fd   +   1; FD_ISSET   (comm2Fd,   &readFds); FOREVER { if(timeoutvalue==0) { printf("\nselect   start!\n"); selectnum   =   select   (width,   &readFds,   NULL,   NULL,   NULL); printf("\nselect   over!\n"); }                                 ........... } 现在的状况是程序跑一段时间后会死机或这个串口通讯任务死掉,每次死机都是"select   start!"打印出来,而"select   over!"打印不出来,在仅这个串口通讯任务死掉的情况下,用comm1Fd超级终端登陆,查询任务状态,会发现tExcTask任务居然处于挂起状态??? 哪位大哥帮忙分析一下或给予一点提示,小弟不胜感激!! 答: sele...

【转】C++/CLI程序进程之间的通讯

 现在,把大型软件项目分解为一些相交互的小程序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程序各部分之间的通讯可使用某种类型的通讯协议,这些程序可能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以不同的语言编写,但也有可能只在同一台机器上,实际上,这些程序可看成是同一程序中的不同线程。而本文主要讨论C++/CLI程序间的通讯,当然,在此是讨论进程间通讯,而不是网络通讯。    简介   试想一个包含数据库查询功能的应用,通常有一个被称为服务端的程序,等待另一个被称为客户端程序发送请求,当接收到请求时,服务端执行相应功能,并把结果(或者错误信息)返回给客户端。在许多情况中,有着多个客户端,所有的请求都会在同一时间发送到同一服务端,这就要求服务端程序要更加高级、完善。   在某些针对此任务的环境中,服务端程序可能只是众多程序中的一个程序,其他可能也是服务端或者客户端程序,实际上,如果我们的数据库服务端需要访问不存在于本机的文件,那么它就可能成为其他某个文件服务器的一个客户端。一个程序中可能会有一个服务线程及一个或多个客户线程,因此,我们需小心使用客户端及服务端这个术语,虽然它们表达了近似的抽象含义,但在具体实现上却大不相同。从一般的观点来看,客户端即为服务端所提供服务的"消费者",而服务端也能成为其他某些服务的客户端。    服务端套接字   让我们从一个具体有代表性的服务端程序开始(请看例1),此程序等待客户端发送一对整数,把它们相加之后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例1: using namespace System; using namespace System::IO; using namespace System::Net; using namespace System::Net::Sockets; int main(array<String^>^ argv) { if (argv->Length != 1) { Console::WriteLine("Usage: Server port"); Environment::Exit(1); } int port = 0; try { port = Int32::Parse(argv[0]); } catch (FormatException^ e) { Console::W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