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转】Linux内核配置文件之解读Makefile

一、Makefile 初探
  
  Linux的内核配置文件有两个,一个是隐含的.config文件,嵌入到主Makefile中;另一个是include/linux/autoconf.h,嵌入到各个c源文件中,它们由make config、make menuconfig、make xconfig这些过程创建。
  
  几乎所有的源文件都会通过linux/config.h而嵌入autoconf.h,如果按照通常方法建立文件依赖关系(.depend),只要更新过autoconf.h,就会造成所有源代码的重新编绎。
  
  为了优化make过程,减少不必要的重新编绎,Linux开发了专用的mkdep工具,用它来取代gcc来生成.depend文件。mkdep在处理源文件时,忽略linux/config.h这样的头文件,识别源文件宏指令中具有"CONFIG_"特征的行。
  
  例如,如果有"#ifdef CONFIG_SMP"这样的行,它就会在.depend文件中输出$(wildcard /usr/src/linux/include/config/smp.h)。
  
  include/config/下的文件是另一个工具split-include从autoconf.h中生成,它利用autoconf.h中的CONFIG_标记,生成与mkdep相对应的文件。例如,如果autoconf.h中有"#undef CONFIG_SMP"这一行,它就生成include/config/smp.h文件,内容为"#undef CONFIG_SMP"。这些文件名只在.depend文件中出现,内核源文件是不会嵌入它们的。
  
  每配置一次内核,运行split-include一次。split-include会检查旧的子文件的内容,确定是不是要更新它们。这样,不管autoconf.h修改日期如何,只要其配置不变,make就不会重新编绎内核。
  
  如果系统的编绎选项发生了变化,Linux也能进行增量编绎。为了做到这一点,make每编绎一个源文件时生成一个flags文件。例如编绎sched.c时,会在相同的目录下生成隐含的.sched.o.flags文件。它是Makefile的一个片断,当make进入某个子目录编绎时,会搜索其中的flags文件,将它们嵌入到Makefile中。
  
  这些flags代码测试当前的编绎选项与原来的是不是相同,如果相同,就将自已对应的目标文件加入FILES_FLAGS_UP_TO_DATE列表,然后,系统从编绎对象表中删除它们,得到FILES_FLAGS_CHANGED列表,最后,将它们设为目标进行更新。
  
  下一步准备逐步深入的剖析Makefile代码。
  
  二、Makefile解读: sub-make
  
  Linux各级内核源代码的子目录下都有Makefile,大多数Makefile要嵌入主目录下的Rule.make,Rule.make将识别各个Makefile中所定义的一些变量。变量obj-y表示需要编绎到内核中的目标文件名集合,定义O_TARGET表示将obj-y连接为一个O_TARGET名称的目标文件,定义L_TARGET表示将obj-y合并为一个L_TARGET名称的库文件。同样obj-m表示需要编绎成模块的目标文件名集合。
  
  如果还需进行子目录make,则需要定义subdir-y和subdir-m。在Makefile中,用"obj-$(CONFIG_BINFMT_ELF) += binfmt_elf.o"和"subdir-$(CONFIG_EXT2_FS) += ext2"这种形式自动为obj-y、obj-m、subdir-y、subdir-m添加文件名。有时,情况没有这么单纯,还需要使用条件语句个别对待。Makefile中还有其它一些变量,如mod-subdirs定义了subdir-m以外的所有模块子目录。
  
  Rules.make是如何使make进入子目录的呢?
  
  先来看subdir-y是如何处理的,在Rules.make中,先对subdir-y中的每一个文件名加上前缀"_subdir_"再进行排序生成subdir-list集合,再以它作为目标集,对其中每一个目标产生一个子make,同时将目标名的前缀去掉得到子目录名,作为子make的起始目录参数。subdir-m与subdir-y类似,但情况稍微复杂一些。
  
  由于subdir-y中可能有模块定义,因此利用mod-subdirs变量将subdir-y中模块目录提取出来,再与subdir-m合成一个大的MOD_SUB_DIRS集合。subdir-m的目标所用的前缀是"_modsubdir_"。
  
  一点说明,子目录中的Makefile与Rules.make都没有嵌入.config文件,它是通过主Makefile向下传递MAKEFILES变量完成的。MAKEFILES是make自已识别的一个变量,在执行新的Makefile之前,make会首先加载MAKEFILES所指的文件。在主Makefile中它即指向.config。
  
  三、模块的版本化处理
  
  模块的版本化是内核与模块接口之间进行严格类型匹配的一种方法。当内核配置了CONFIG_MODVERSIONS之后,make dep操作会在include/linux/modules/目录下为各级Makefile中export-objs变量所对应的源文件生成扩展名为.ver的文件。
  
  例如对于kernel/ksyms.c,make用以下命令生成对应的ksyms.ver:
  
  gcc -E -D__KERNEL__
  -D__GENKSYMS__ ksyms.c
  | /sbin/genksyms -k 2.4.1
  > ksyms.ver
  
  -D__GENKSYMS__的作用是使ksyms.c中的EXPORT_SYMBOL宏不进行扩展。genksyms命令识别EXPORT_SYMBOL()中的函数名和对应的原型,再根据其原型计算出该函数的版本号。例如ksyms.c中有一行:
  
  EXPORT_SYMBOL(kmalloc);
  
  kmalloc原型是:
  
  void *kmalloc(size_t, int);
  
  genksyms程序对应的输出为:
  
  #define __ver_kmalloc 93d4cfe6
  #define kmalloc _set_ver(kmalloc)
  
  在内核符号表和模块中,kmalloc将变成kmalloc_R93d4cfe6。在生成完所有的.ver文件后,make将重建include/linux/modversions.h文件,它包含一系列#include指令行嵌入各个.ver文件。
  
  在编绎内核本身export-objs中的文件时,make会增加一个"-DEXPORT_SYMTAB"编绎标志,它使源文件嵌入modversions.h文件,将EXPORT_SYMBOL宏展开中的函数名字符串进行版本名扩展;同时,它也定义_set_ver()宏为一空操作,使代码中的函数名不受其影响。
  
  在编绎模块时,make会增加"-include=linux/modversion.h -DMODVERSIONS"编绎标志,使模块中代码的函数名得到相应版本扩展。
  
  由于生成.ver文件比较费时,make还为每个.ver创建了一个后缀为.stamp时戳文件。在make dep时,如果其.stamp文件比源文件旧才重新生成.ver文件,否则只是更新.stamp文件时戳。另外,在生成.ver和modversions.h文件时,make都会比较新文件和旧文件的内容,保持它们修改时间为最旧。
  
  四、Rules.make的注释
  
  [code:1:974578564b]
  #
  # This file contains rules which are shared between multiple Makefiles.
  #
  
  #
  # False targets.
  #
  #
  .PHONY: dummy
  
  #
  # Special variables which should not be exported
  #
  # 取消这些变量通过环境向make子进程传递。
  unexport EXTRA_AFLAGS
  # as 的开关
  unexport EXTRA_CFLAGS
  # cc 的开关
  unexport EXTRA_LDFLAGS
  # ld 的开关
  unexport EXTRA_ARFLAGS
  # ar 的开关
  unexport SUBDIRS
  #
  unexport SUB_DIRS
  # 编绎内核需进入的子目录,
  等于subdir-y
  unexport ALL_SUB_DIRS
  # 所有的子目录
  unexport MOD_SUB_DIRS
  # 编绎模块需进入的子目录
  unexport O_TARGET
  # ld合并的输出对象
  unexport ALL_MOBJS
  # 所有的模块名
  
  unexport obj-y
  # 编绎成内核的文件集
  unexport obj-m
  # 编绎成模块的文件集
  unexport obj-n
  #
  unexport obj-
  #
  unexport export-objs
  # 需进行版本处理的文件集
  unexport subdir-y
  # 编绎内核所需进入的子目录
  unexport subdir-m
  # 编绎模块所需进入的子目录
  unexport subdir-n
  unexport subdir-
  
  #
  # Get things started.
  #
  first_rule: sub_dirs
  $(MAKE) all_targets
  # 在内核编绎子目录中过滤出
  可以作为模块的子目录。
  both-m
  := $(filter $(mod-subdirs),
  $(subdir-y))
  SUB_DIRS := $(subdir-y)
  # 求出总模块子目录
  MOD_SUB_DIRS :=
  $(sort $(subdir-m)
  $(both-m))
  # 求出总子目录
  ALL_SUB_DIRS := $(sort
  $(subdir-y) $(subdir-m)
  $(subdir-n) $(subdir-))
  #
  # Common rules
  #
  # 将c文件编绎成汇编文件的规则,
  $@为目标对象。
  %.s: %.c
  $(CC) $(CFLAGS)
  $(EXTRA_CFLAGS) $(CFLAGS_$@)
  -S $< -o $@
  # 将c文件生成预处理文件的规则。
  %.i: %.c
  $(CPP) $(CFLAGS) $(EXTRA_CFLAGS)
  $(CFLAGS_$@) $< > $@
  # 将c文件编绎成目标文件的规则,
  $<为第一个所依赖的对象;
  #
  在目标文件的目录下生成flags文件,
  strip删除多余的空格,
  subst将逗号替换成冒号
  。
  %.o: %.c
  $(CC) $(CFLAGS)
  $(EXTRA_CFLAGS)
  $(CFLAGS_$@) -c -o $@ $<
  @ (   echo 'ifeq
   ($(strip $(subst $(comma),:,
   $(CFLAGS) $(EXTRA_CFLAGS)
  $(CFLAGS_$@))),
  $$(strip $$(subst
  $$(comma),:,$$(CFLAGS)
  $$(EXTRA_CFLAGS)
  $$(CFLAGS_$@))))' ;   echo '
   FILES_FLAGS_UP_TO_DATE += $@' ;
     echo '
   endif'
   ) > $(dir $@)/.$(notdir $@).flags
  # 汇编文件生成目标文件的规则。
  %.o: %.s
  $(AS) $(AFLAGS)
  $(EXTRA_CFLAGS) -o $@ $<
  
  # Old makefiles define
  their own rules for c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转】AMBA、AHB、APB总线简介

AMBA 简介 随着深亚微米工艺技术日益成熟,集成电路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数字IC从基于时序驱动的设计方法,发展到基于IP复用的设计方法,并在SOC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基于IP复用的SoC设计中,片上总线设计是最关键的问题。为此,业界出现了很多片上总线标准。其中,由ARM公司推出的AMBA片上总线受到了广大IP开发商和SoC系统集成者的青睐,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工业标准片上结构。AMBA规范主要包括了AHB(Advanced High performance Bus)系统总线和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外围总线。   AMBA 片上总线        AMBA 2.0 规范包括四个部分:AHB、ASB、APB和Test Methodology。AHB的相互连接采用了传统的带有主模块和从模块的共享总线,接口与互连功能分离,这对芯片上模块之间的互连具有重要意义。AMBA已不仅是一种总线,更是一种带有接口模块的互连体系。下面将简要介绍比较重要的AHB和APB总线。 基于 AMBA 的片上系统        一个典型的基于AMBA总线的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大多数挂在总线上的模块(包括处理器)只是单一属性的功能模块:主模块或者从模块。主模块是向从模块发出读写操作的模块,如CPU,DSP等;从模块是接受命令并做出反应的模块,如片上的RAM,AHB/APB 桥等。另外,还有一些模块同时具有两种属性,例如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在被编程时是从模块,但在系统读传输数据时必须是主模块。如果总线上存在多个主模块,就需要仲裁器来决定如何控制各种主模块对总线的访问。虽然仲裁规范是AMBA总线规范中的一部分,但具体使用的算法由RTL设计工程师决定,其中两个最常用的算法是固定优先级算法和循环制算法。AHB总线上最多可以有16个主模块和任意多个从模块,如果主模块数目大于16,则需再加一层结构(具体参阅ARM公司推出的Multi-layer AHB规范)。APB 桥既是APB总线上唯一的主模块,也是AHB系统总线上的从模块。其主要功能是锁存来自AHB系统总...

【转】C++/CLI程序进程之间的通讯

 现在,把大型软件项目分解为一些相交互的小程序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程序各部分之间的通讯可使用某种类型的通讯协议,这些程序可能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以不同的语言编写,但也有可能只在同一台机器上,实际上,这些程序可看成是同一程序中的不同线程。而本文主要讨论C++/CLI程序间的通讯,当然,在此是讨论进程间通讯,而不是网络通讯。    简介   试想一个包含数据库查询功能的应用,通常有一个被称为服务端的程序,等待另一个被称为客户端程序发送请求,当接收到请求时,服务端执行相应功能,并把结果(或者错误信息)返回给客户端。在许多情况中,有着多个客户端,所有的请求都会在同一时间发送到同一服务端,这就要求服务端程序要更加高级、完善。   在某些针对此任务的环境中,服务端程序可能只是众多程序中的一个程序,其他可能也是服务端或者客户端程序,实际上,如果我们的数据库服务端需要访问不存在于本机的文件,那么它就可能成为其他某个文件服务器的一个客户端。一个程序中可能会有一个服务线程及一个或多个客户线程,因此,我们需小心使用客户端及服务端这个术语,虽然它们表达了近似的抽象含义,但在具体实现上却大不相同。从一般的观点来看,客户端即为服务端所提供服务的"消费者",而服务端也能成为其他某些服务的客户端。    服务端套接字   让我们从一个具体有代表性的服务端程序开始(请看例1),此程序等待客户端发送一对整数,把它们相加之后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例1: using namespace System; using namespace System::IO; using namespace System::Net; using namespace System::Net::Sockets; int main(array<String^>^ argv) { if (argv->Length != 1) { Console::WriteLine("Usage: Server port"); Environment::Exit(1); } int port = 0; try { port = Int32::Parse(argv[0]); } catch (FormatException^ e) { Console::Wri...

【转】vector成员函数

函数 表述 c.assign(beg,end) c.assign(n,elem) 将 [beg; end) 区间中的数据赋值给 c 。 将 n 个 elem 的拷贝赋值给 c 。 c.at (idx) 传回索引 idx 所指的数据,如果 idx 越界,抛出 out_of_range 。 c.back() 传回最后一个数据,不检查这个数据是否存在。 c.begin() 传回迭代器重的可一个数据。 c.capacity() 返回容器中数据个数。 c.clear() 移除容器中所有数据。 c.empty() 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c.end() 指向迭代器中的最后一个数据地址。 c.erase(pos) c.erase(beg,end) 删除 pos 位置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删除 [beg,end) 区间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 c.front() 传回地一个数据。 get_allocator 使用构造函数返回一个拷贝。 c.insert(pos,elem) c.insert(pos,n,elem) c.insert(pos,beg,end) 在 pos 位置插入一个 elem 拷贝,传回新数据位置。 在 pos 位置插入 n 个 elem 数据。无返回值。 在 pos 位置插入在 [beg,end) 区间的数据。无返回值。 c.max_size() 返回容器中最大数据的数量。 c.pop_back() 删除最后一个数据。 c.push_back(elem) 在尾部加入一个数据。 c.rbegin() 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第一个数据。 c.rend() 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最后一个数据的下一个位置。 c.resize(num) 重新指定队列的长度。 c.reserve() 保留适当的容量。 c.size() 返回容器中实际数据的个数。 c1.swap(c2) swap(c1,c2) 将 c1 和 c2 元素互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