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转】 LED 数码管驱动点滴

驱动LED的时候,应该分二种情况比如用共阳接法和共阴接法,共阳的时候LED正端接正电源,负端通过一个限流电阻接P口,这时不用接上拉电阻,只要这个限流电阻取合适就可以了发光管亮的时候电流就是从电源正――LED――限流电阻――P口,P口为低电位发光管灭的时候没有电流流过,P口为高电位或高阻状态共阴接法,LED负端接地,正端直接P口,这时候要接上拉电阻,这个上拉电阻是提供LED发光用的,发光管亮的时候电流是从电源正――上拉电阻――LED ――地。这时上拉电阻也是限流用的。P口为高电位或高阻状态发光管暗的时候电流是从电源正――上拉电阻――P口,这时LED无电流流过,P口为低电位,限流电阻上流过电流全部从P口流入。
        要从单片机的输出驱动能力开始讲起。单片机输出驱动分为高电平驱动和低电平驱动两种方式,所谓高电平驱动,就是端口输出高电平时的驱动能力,所谓低电平驱动,就是端口输出低电平时的驱动能力,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其驱动能力实际上是靠端口的上拉电阻来驱动的,实际测试表明,51单片机的上拉电阻的阻值在 330K左右,也就是说如果靠高电平驱动,本质上就是靠330K的上拉电阻来提供电流的,当然该电流是非常小的,小的甚至连发光二极管也难以点亮,如果要保证LED正常发光,必须要外接一个1K左右的上拉电阻,如果是一个led还好,要是10个、20个led的话,就要接10个、20个1K的上拉电阻,接电阻的本身是可以的,问题是接了上拉电阻以后,每当端口变为低电平0的时候,那么就有10个、20个上拉电阻被无用的导通,假设每个电阻的电流为5mA计算,20个电阻就是100mA,这将造成电源效率的严重下降,导致发热,纹波增大,以至于造成单片机工作不稳,因此很少有采用高电平直接驱动led的,高电平驱动led 实际上就是共阴。低电平驱动就不同了,端口为低电平0时,端口内部的开关管导通,可以驱动高达30多毫安的驱动电流,可以直接驱动led等负载,当端口为低电平0时,尽管内部的上拉电阻也是消耗电流的,但是由于内部的上拉电阻很大,有330K,因此消耗电流极小,基本上不会影响电源效率,不会造成无用功的大量消耗,因此51单片机是不能用高电平直接驱动led的,只能用地电平直接驱动led,即只能用共阳数码管,而不能直接用共阴数码管。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转】AMBA、AHB、APB总线简介

AMBA 简介 随着深亚微米工艺技术日益成熟,集成电路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数字IC从基于时序驱动的设计方法,发展到基于IP复用的设计方法,并在SOC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基于IP复用的SoC设计中,片上总线设计是最关键的问题。为此,业界出现了很多片上总线标准。其中,由ARM公司推出的AMBA片上总线受到了广大IP开发商和SoC系统集成者的青睐,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工业标准片上结构。AMBA规范主要包括了AHB(Advanced High performance Bus)系统总线和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外围总线。   AMBA 片上总线        AMBA 2.0 规范包括四个部分:AHB、ASB、APB和Test Methodology。AHB的相互连接采用了传统的带有主模块和从模块的共享总线,接口与互连功能分离,这对芯片上模块之间的互连具有重要意义。AMBA已不仅是一种总线,更是一种带有接口模块的互连体系。下面将简要介绍比较重要的AHB和APB总线。 基于 AMBA 的片上系统        一个典型的基于AMBA总线的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大多数挂在总线上的模块(包括处理器)只是单一属性的功能模块:主模块或者从模块。主模块是向从模块发出读写操作的模块,如CPU,DSP等;从模块是接受命令并做出反应的模块,如片上的RAM,AHB/APB 桥等。另外,还有一些模块同时具有两种属性,例如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在被编程时是从模块,但在系统读传输数据时必须是主模块。如果总线上存在多个主模块,就需要仲裁器来决定如何控制各种主模块对总线的访问。虽然仲裁规范是AMBA总线规范中的一部分,但具体使用的算法由RTL设计工程师决定,其中两个最常用的算法是固定优先级算法和循环制算法。AHB总线上最多可以有16个主模块和任意多个从模块,如果主模块数目大于16,则需再加一层结构(具体参阅ARM公司推出的Multi-layer AHB规范)。APB 桥既是APB总线上唯一的主模块,也是AHB系统总线上的从模块。其主要功能是锁存来自AHB系统总...

【转】vector成员函数

函数 表述 c.assign(beg,end) c.assign(n,elem) 将 [beg; end) 区间中的数据赋值给 c 。 将 n 个 elem 的拷贝赋值给 c 。 c.at (idx) 传回索引 idx 所指的数据,如果 idx 越界,抛出 out_of_range 。 c.back() 传回最后一个数据,不检查这个数据是否存在。 c.begin() 传回迭代器重的可一个数据。 c.capacity() 返回容器中数据个数。 c.clear() 移除容器中所有数据。 c.empty() 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c.end() 指向迭代器中的最后一个数据地址。 c.erase(pos) c.erase(beg,end) 删除 pos 位置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删除 [beg,end) 区间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 c.front() 传回地一个数据。 get_allocator 使用构造函数返回一个拷贝。 c.insert(pos,elem) c.insert(pos,n,elem) c.insert(pos,beg,end) 在 pos 位置插入一个 elem 拷贝,传回新数据位置。 在 pos 位置插入 n 个 elem 数据。无返回值。 在 pos 位置插入在 [beg,end) 区间的数据。无返回值。 c.max_size() 返回容器中最大数据的数量。 c.pop_back() 删除最后一个数据。 c.push_back(elem) 在尾部加入一个数据。 c.rbegin() 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第一个数据。 c.rend() 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最后一个数据的下一个位置。 c.resize(num) 重新指定队列的长度。 c.reserve() 保留适当的容量。 c.size() 返回容器中实际数据的个数。 c1.swap(c2) swap(c1,c2) 将 c1 和 c2 元素互换。 ...

【转】VxWorks套接口

int m_socket;   // Open a socket        m_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第一个参数 domain 说明我们网络程序所在的主机采用的通讯协族 (AF_UNIX 和 AF_INET 等 ). AF_UNIX 只能够用于单一的 Unix 系统进程间通信 , 而 AF_INET 是针对 Internet 的 , 因而可以允许在远程主机之间通信 . VxWorks 套接字仅支持 Internet 域地址族 , 不支持 UNIX 域地址族 . 因此在需要 domain 参数的函数中 , 使用 AF_INET 作为函数参数值 . 第二个参数 type 说明我们网络程序所采用的通讯协议 ( SOCK_STREAM , SOCK_DGRAM 等 ). SOCK_STREAM 表明我们用的是 TCP 协议 , 这样会提供按顺序的 , 可靠 , 双向 , 面向连接的比特流 . SOCK_DGRAM  表明我们用的是 UDP 协议 , 这样只会提供定长的 , 不可靠 , 无连接的通信 . 此外,还有 SOCK_RAW 代表是原始协议套接字 . 第三个参数 protocol, 由于我们指定了 type,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般只要用 0 来代替就可以了 . socket 为网络通讯做基本的准备 , 成功打开则返回一个套接字描述符 , 如果失败则返回 ERROR. 套接字描述符是一个标准的 I/O 系统文件描述符 (fd, file descriptor), 可以被 close(), read(), write() 和 ioctl() 函数使用 .   // Make the socket sending alive messages when connected int flag = 1; setsockopt(m_socket, SOL_SOCKET, SO_KEEPALIVE, (char*)&flag, sizeof(flag));   // increase receive buffer siz...